ELISpot是检测和量化能分泌特定细胞因子(如IFN-γ, IL-2, IL-4等)的免疫细胞(尤其是T细胞)的极其灵敏的技术。在PBMC中使用ELISpot,主要用于评估针对特定抗原
(如病毒抗原、肿瘤抗原、疫苗候选抗原)的T细胞免疫反应。
ELISpot的原理类似于夹心法ELISA,但是在固相板(PVDF膜或硝酸纤维素膜)上进行。其基本过程是:
包被抗体:在96孔板底部包被能捕获目标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抗体。
细胞刺激与孵育:加入PBMC和刺激物(抗原),在37°C CO₂培养箱中孵育(通常16-48小时)。如果T细胞能识别该抗原,就会被激活并分泌细胞因子。
细胞因子捕获:分泌的细胞因子立即被板底包被的抗体捕获在细胞周围。
检测:洗去细胞后,加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,随后加入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。
显色:加入底物,在酶的作用下,在细胞因子被捕获的位置产生不溶性的有色斑点。
计数:每个斑点代表一个曾分泌该细胞因子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,通过ELISpot读板机或显微镜对斑点进行计数。
试剂与材料:
商业化的IFN-γ ELISpot试剂盒(通常包含包被好的板子或包被抗体、检测抗体、酶联物、底物等)
RPMI-1640完全培养基(含10% FBS, 1% 青霉素-链霉素,L-谷氨酰胺)
待测抗原:例如病毒肽段库(peptide pools)、重组蛋白、阳性对照(如PHA或PMA/Ionomycin)、阴性对照(完全培养基或无刺激剂)
PBMC样本(新鲜分离或液氮冻存后复苏的)
无菌PBS、胎牛血清(FBS)、T细胞培养用添加剂等
PBMC的准备:
新鲜分离:使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PBMC。
冻存细胞复苏:从液氮中迅速取出冻存的PBMC,在37°C水浴中复苏,用预温的完全培养基洗涤两次,重悬并计数。
调整细胞浓度至 1-4 x 10⁶ cells/mL(最终每孔通常接种2-20万个细胞,需预实验优化)。
板子预处理:
如果使用预包被板,直接进行下一步。
如果自行包被,用抗人IFN-γ包被抗体4°C过夜包被板子,然后用PBS洗板3次,再加入含10% FBS的培养基在37°C封闭至少1小时。
配制刺激物:
用完全培养基将抗原(如肽段库)稀释到所需工作浓度(通常终浓度为1-10 μg/mL/肽段,需优化)。
配制阳性对照(PHA通常1-5 μg/mL)和阴性对照(完全培养基)。
加样与刺激:
实验孔:抗原
阳性对照孔:有丝分裂原(PHA等)
阴性对照孔:完全培养基
吸弃板中的封闭液。
按实验设计向孔中加入刺激物(每孔50-100 μL):
向各孔中加入准备好的PBMC细胞悬液(每孔50-100 μL)。注意:设置复孔(至少3个)以减少误差。
轻轻晃动板子混匀,放入37°C,5% CO₂培养箱中孵育 16-24小时(孵育时间需优化)。
孵育后洗涤与检测:
小心吸弃细胞和培养液。
用预冷的去离子水或PBS洗板4-6次,以彻底去除细胞。最后一次可在扣干在吸水纸上用力扣干。
加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(按试剂盒说明稀释),室温孵育1-2小时。
洗板4-6次。
加入酶联 Streptavidin(如HRP-Streptavidin),室温孵育1小时。
洗板4-6次。
显色:
加入新鲜配制的底物溶液(如AEC或BCIP/NBT)。
在室温避光条件下显色,直至斑点清晰可见(通常5-30分钟)。
当斑点发育良好时,用去离子水冲洗板子终止反应。
将板子倒置,在通风处自然晾干。
斑点计数与分析:
使用Bioreader的ELISpot读板机进行扫描和计数。
质控标准:
阳性对照孔:必须有大量、清晰的斑点,否则说明实验系统或细胞活性有问题。
阴性对照孔:背景应该非常干净,斑点很少(通常<10个斑点/孔)。高背景意味着非特异性结合严重。
结果计算:
计算抗原孔和阴性对照孔的平均斑点形成细胞数(SFCs/10⁶ PBMC)。
抗原特异性反应 = (抗原刺激孔平均SFC) - (阴性对照孔平均SFC)
通常认为,当 (抗原孔SFC) > 2倍 (阴性对照孔SFC) 且 (抗原孔SFC - 阴性对照孔SFC) > 10-20 SFC/10⁶ PBMC 时,可判定为阳性反应。
表示方法:
结果通常以 每百万个PBMC中抗原特异性的斑点形成细胞数(SFC/10⁶ PBMC) 来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