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153-1880-3412 |可提供样品板 白光+荧光免费体验服务|

ELISPOT技术在结核病(Tuberculosis, TB)诊断中的应用

2025-09-16

ELISPOT(酶联免疫斑点技术,Enzyme-Linked Immunospot Assay)是一种高度灵敏的免疫学检测技术,用于检测和量化分泌特定细胞因子(如IFN-γ)的单个T细胞。在结核病领域,它被开发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(T-SPOT.TB),是γ-干扰素释放试验(IGRA) 的一种。

一、ELISPOT用于TB诊断的基本原理

其核心原理是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(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, MTB)特异性抗原的反应。

  1. 样本采集: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(PBMCs),这些细胞中包含T淋巴细胞。

  2. 刺激培养:将PBMCs分别与以下物质在包被了抗IFN-γ抗体的微孔板中共同孵育:

    • ESAT-6 和 CFP-10:这是两种关键的MTB特异性抗原。它们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(包括MTB、牛分枝杆菌等)中,但不存在于绝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和卡介苗(BCG) 中。这是IGRA技术区别于传统结核菌素皮试(TST)的关键优势。

    • 阳性对照(如植物血凝素PHA):用于确认细胞具有正常的反应能力。

    • 阴性对照(培养基):用于排除非特异性背景反应。

  3. 细胞因子捕获与显色:如果体内存在致敏的T细胞(即曾经感染过MTB),在遇到ESAT-6或CFP-10后,会被激活并大量分泌IFN-γ。IFN-γ立即被板底预包被的抗体所捕获。洗去细胞后,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和底物进行显色反应。

  4. 结果判读:在每个被激活的T细胞所在的位置,会形成一个不溶性的彩色斑点(Spot)。一个斑点代表一个对MTB抗原发生反应的T细胞。通过Bioreader 7000计数斑点的数量,即可对反应强度进行量化。

二、ELISPOT (T-SPOT.TB) 的优势

与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(TST)相比,ELISPOT具有显著优点:

  1. 高特异性:由于使用的抗原ESAT-6和CFP-10不在BCG和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中存在,因此接种过BCG的人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。这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。

  2. 高灵敏度:特别适用于免疫抑制人群(如HIV感染者)的结核感染筛查,其灵敏度通常高于TST。

  3. 客观量化:结果是数字化的斑点计数,客观性强,避免了TST结果判读的主观性。

  4. 快速便捷:整个过程在体外进行,仅需一次抽血,24-48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。患者无需再次回访。

  5. 区分潜伏性感染与活动性结核:虽然不能完全区分,但通常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斑点计数会显著高于潜伏性感染(LTBI)者,但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
三、在TB诊断中的应用场景

  1. 潜伏性结核感染(LTBI)的诊断和筛查:这是ELISPOT最主要的应用。用于筛查结核病高危人群,如HIV感染者、器官移植前患者、准备接受抗TNF-α治疗的患者等,以便进行预防性治疗。

  2. 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

    • 对于菌阴肺结核、肺外结核(如结核性胸膜炎、结核性脑膜炎、淋巴结结核等)等难以通过病原学确诊的病例,ELISPOT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。

    • 注意:ELISPOT阳性不能区分是LTBI还是活动性结核,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、影像学、病原学等结果综合判断。

  3. 排除结核病:在低流行区,ELISPOT阴性结果对于排除结核感染具有很高的价值。

四、局限性及注意事项

  1. 不能区分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:这是所有IGRA技术的共同局限。阳性结果只表明感染了MTB,但不能确定是潜伏状态还是活动状态。

  2. 成本高昂:检测所需的试剂和设备昂贵,操作技术要求高,限制了其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。

  3. 操作复杂:需要无菌分离PBMCs,流程步骤多,对实验室条件有要求。

  4. 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可能

    • 假阴性:见于极度免疫抑制的患者(如CD4计数极低的AIDS患者)、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、操作失误(如细胞活力不足)等。

    • 假阳性:极少数非结核分枝杆菌(如堪萨斯分枝杆菌、海分枝杆菌等)也含有ESAT-6或CFP-10基因,可能导致交叉反应。

  5. 不确定结果:有时阴性对照孔斑点过多或阳性对照孔无反应,会导致结果无法判读,需要重新抽血检测。

五、实验流程简要总结

  1. 抽血: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于肝素钠抗凝管中。

  2. 分离PBMCs: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(如Ficoll)分离PBMCs。

  3. 计数与调整浓度:对PBMCs进行计数,并将其浓度调整到标准要求。

  4. 加样与刺激:将细胞悬液加入预先包被好抗体的孔板中,并分别加入刺激物(抗原A、抗原B、阳性对照、阴性对照)。

  5. 孵育:在37°C,5% CO₂培养箱中孵育16-20小时。

  6. 显色:洗去细胞后,依次加入生物素化检测抗体、酶标记链霉亲和素、底物溶液进行显色。

  7. 计数与分析:反应终止后,使用自动ELISPOT读板机Bioreader 7000计数斑点,并根据试剂盒提供的算法判定结果(阳性、阴性或不确定)。

结论

ELISPOT技术(以T-SPOT.TB为代表)是结核病诊断领域的一项重要进步。它以其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,成为了筛查潜伏性结核感染和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,特别是对于免疫抑制人群和难以确诊的肺外结核的宝贵工具。然而,临床医生必须理解其局限性,始终将其作为综合诊断策略的一部分,而非唯一的诊断依据。


微信
售前咨询

153-1880-3412

售后咨询

177-2251-6601

在线留言